;
>>点击进入手机版<<.........>>热门搜索:面相 俄罗斯 <<
当前位置:首页 > 联系我们 > 网摘讯息>

院士成果成功产业化:秸秆成有机肥_基元学

来源:中国新闻网编辑:田少东史轶夫发表时间:2018-05-15

    <font color=

    图为秸秆处理试验示范点。(田少东摄)

    中新网哈尔滨5月15日电(田少东 记者 史轶夫)“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北、内蒙古分别布的57个点秸秆处理试验示范点,进行科技成果推广,秸秆经生物分解均变成了有机肥,得到了当地农民的认可。”哈尔滨艾诺卫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洪激动地说。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及其团队与哈尔滨艾诺卫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建的“农业生态院士工作站”15日发布,研发推广秸秆制有机肥技术,经过一年的试验示范点推广,收效良好。

    图为秸秆处理试验示范点。(田少东摄)

    该技术针对解决当前东北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困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不仅能处理秸秆,减少化肥使用,使农户增加收入,还能促进黑土保护和有机农业产业发展。

    东北地区是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也是全国最大的玉米主产区,每年可收集的玉米秸秆量超过1亿吨,破解寒地秸秆就地转化,一直以来都是难题,秸秆可以发电、炼油、做饲料,但总有很大一部分不能被有效利用。“我们的技术通过优选耐高寒的放线菌、芽孢菌等富产分解纤维素酶、木质素酶的多种菌种、秸秆发酵腐熟剂等微生物菌种,制成秸秆资源化复合菌剂。”王洪表示,该技术能够在田间都能把秸秆腐烂成有机肥,还可逐渐缓解土地板结,提高土地有机质含量。

    图为秸秆制有机肥产品。(田少东摄)

    去年一年,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北、内蒙古分别布了57个点秸秆处理试验示范点,针对水稻种植布了26个试验示范点,进行科技成果推广,秸秆经生物分解均变成了有机肥,得到了当地农民的认可。目前,一年生产的秸秆资源化复合菌剂,能满足400万亩土地使用。

    今后,院士团队将开展更深入技术创新合作,通过微生物复合菌剂的使用,逐步改善农牧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打造农牧生态循环产业链。(完)

    声明:转载仅仅是传播信息,如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联系我们。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并且希望给予本站鼓励,欢迎小额赞助本站。

    赞助计划为「自愿」捐款性质,非营利买卖,站方不接受任何退款要求,以免造成彼此困扰。

上一篇:中国—新西兰猕猴桃联合实验室在成都启用

下一篇:中科院研制成功全球首台全自动干细胞诱导培养设备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网友评论:

一键分享:

0

今日热点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