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进入手机版<<.........>>热门搜索:面相 俄罗斯 <<
当前位置:首页 > 联系我们 > 网摘讯息>

科学家研制出人造纤维在隔热功能上可仿生北极熊_基元学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编辑:崔雪芹 发表时间:2018-03-06

     

    天寒地冻的冰雪世界里,北极熊们自带一身最抗寒“皮草”繁衍生息。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柏浩教授团队受此启发,用独特的“冻纺”术纺出一根根人造纤维,隔热性能可与北极熊的毛发媲美。

    相关论文《仿北极熊毛的隔热织物》发表在2月14日上线的《先进材料》后,《自然》、《新科学家》和美国化学会等陆续将此作为科学研究亮点进行了报道。

    北极熊的毛,有可能是自然界最抗寒的保温材料。柏浩教授平时很爱看北极熊的纪录片,他同时是一位仿生智能材料专家,赞叹大自然的同时,他还在琢磨:我能不能做出一件北极熊的“毛衣”?

    经过一年多尝试,团队开发出一种“冻纺”术,用天然的蚕丝蛋白纺成纤维,其结构与隔热功能都可与北极熊的毛媲美。

    在实验室里,这台自动“纺纱机”在工作。浓度为5%的蚕丝蛋白水溶液,被针头缓缓地注射穿过一个冰冷的铜环,水溶液中的水遇冷瞬间凝成了冰晶,水溶液被重新“塑形”成为连续的纤维。在这个过程中,冰晶发挥了“塑形”的功能,不但形成了纤维的“骨架”,也在纤维内部形成了有序的空间。这些纤维经过冷冻干燥,冰晶蒸发了,便留下一条条由蚕丝蛋白组成的纤维,外形酷似北极熊的毛。

    论文第一作者、硕士二年级的崔滢同学用电镜拍摄了这根“仿制毛”的微观结构:纤维内部层层有序地分布着狭长的小孔。“通常来说,多孔材料的质地会比较脆,而这种层层有序的分布,赋予了材料一定的强度。”柏浩认为,这是材料实现纺织和穿戴的必要条件。

    崔滢用镊子穿针引线,将人造纤维织成一块布。所用的蚕丝蛋白的量,相当于两颗蚕茧。课题组请一只小白兔当模特,第一个试穿这种材料。在-10℃到40℃的环境中,科学家用红外相机给小兔子拍照。照片上,小兔子头部的轮廓清晰可见,而穿着“毛衣”的身躯不见了,实现了完美热隐身!原来,小兔子体表的温度被锁在了“毛衣”里,红外相机无法捕捉到流失的热量。

    课题组还对天然北极熊毛与人造北极熊毛的导热率进行了对比,天然北极熊毛的导热率是27,接近于静止的空气26,而“山寨”版仿生纤维的导热率最低为19。导热率越低,表示隔热性能越好。

    论文一出,国际上许多媒体对这项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一仿生隔热纤维展示了美好的应用前景:未来的冬天,我们或许可以告别厚重的外套,批一件薄如蝉翼的“毛衣”便可出门;野外作战的士兵,在“热隐身衣”的保护下,可成功躲过红外探测。

    “在隔热功能上仿生北极熊,这只是我们研究的第一步。”柏浩说,仿生的终极目的,并不是制造出和自然一模一样的产品,而是在大自然的启发下,研发设计功能更为强大的材料。课题组目前已经做出一些探索:比如,在纤维中加入导电的碳纳米管,就可以做出用于户外的便携式电热毯,充电数秒,温度就可以上升10摄氏度。不但隔热,还是“秒热”。“此外,我们还在研发用于高温隔热的功能材料。”柏浩说。

    据介绍,论文的其他作者还包括本科生龚华鑫、硕士生王玉洁、博士生李德文。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青年千人”计划的资助。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并且希望给予本站鼓励,欢迎小额赞助本站。

    赞助计划为「自愿」捐款性质,非营利买卖,站方不接受任何退款要求,以免造成彼此困扰。

上一篇:地球最干沙漠发现微生物

下一篇:古菌:无所不在 活出极限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网友评论:

一键分享:

0

今日热点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