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进入手机版<<.........>>热门搜索:面相 俄罗斯 <<
当前位置:首页 > 联系我们 > 网摘讯息>

基因交流是牛属物种驯化的重要手段_基元学

来源:科技日报编辑:赵汉斌发表时间:2018-06-04

    科技日报昆明6月3日电 (记者赵汉斌)牛是人类的老朋友,它们在数千年来的文明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牛属动物中的很多关键科学问题长期困扰着人们。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利用大规模基因组数据,最新阐明了基因交流在牛属动物的驯化以及环境适应中的重要作用。

    牛属现存物种包括普通牛、瘤牛、大额牛、印度野牛、爪哇野牛、牦牛、欧洲野牛和美洲野牛等等。历史上,家养动物伴随着人类迁徙到世界各地。在这个过程中,家养牛会与当地各种野生牛近缘种相遇,从而发生杂交促使基因交流的发生。

    昆明动物研究所张亚平研究员、吴东东研究员课题组发现,分布在青藏高原上的牦牛与藏黄牛之间存在显著的基因交流。在家牛中,受选择作用影响,与毛色相关的基因通过交流被导入到了牦牛基因组中,部分藏黄牛基因组中的低氧诱导通路基因则又从牦牛中获得,这也意味着藏黄牛通过“拿来主义”,从牦牛中快速获得适应高原低氧环境的遗传变异。研究结果表明,基因交流是物种适应环境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也是野生物种驯化的重要手段。

    研究人员还对大额牛、印度野牛、爪哇野牛、欧洲野牛和美洲野牛进行了全基因组高覆盖测序。分析发现牛属之间存在广泛的基因交流,并挖掘出瘤牛与爪哇野牛驯化种巴厘牛、瘤牛与大额牛发生基因交流的区域,发现许多神经系统基因、免疫系统基因从瘤牛扩散至巴厘牛以及大额牛中。考虑到瘤牛的驯化时间较长,神经系统基因的快速进化是家养动物被成功驯化的关键,他们推测基因交流在促进动物被成功驯化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关成果已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国际权威期刊《自然生态与进化》上。

    声明:转载仅仅是传播信息,如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联系我们。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上一篇:迄今有鳞动物最古老“祖先”认定

下一篇:全球首例!3D打印人类眼角膜问世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网友评论:

一键分享:

0

今日热点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