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进入手机版<<.........>>热门搜索:面相 俄罗斯 <<
当前位置:首页 > 联系我们 > 网摘讯息>

今年全球首只笼养绿尾虹雉诞生_基元学

来源:科技日报编辑:盛利发表时间:2018-05-07

    科技日报成都5月6日电 (记者盛利)记者6日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获悉,在宝兴县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都大熊猫基地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今年的全球首只笼养绿尾虹雉已在蜂桶寨保护区诞生。

    绿尾虹雉是中国特有大型鸟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世界性易危物种。它的发现和大熊猫一样传奇,都是法国博物学家阿尔芒·戴维同期在四川宝兴邓池沟发现并命名的,主要分布在四川省西北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以及周围与青海、甘肃、西藏相邻地区。据有关资料显示,绿尾虹雉野外现存数量不足3000只。

    由于野外种群急速下降,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保护机构尝试以人工扩繁的方式进行抢救性保护,但收效甚微,目前绿尾虹雉全球笼养种群仅剩宝兴县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11只。2017年,四川省林业厅邀请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将大熊猫保护的成功经验推广应用到绿尾虹雉的保护上,并于今年3月成立了由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华西师范大学生态研究院组成的联合实验室。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组织相关科研人员,在了解绿尾虹雉基本信息的同时也积极与国际保护机构进行对接,并借今年3月欧洲雉类协会主席John Coder(约翰·柯德)等相关专家访问宝兴蜂桶寨自然保护区之机,双方还就绿尾虹雉的孵化、营养供给、饲养管理、疾病防控、行为驯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4月4日,笼养绿尾虹雉产下第一枚卵,并于4月12日确定为受精卵。5月5日这枚受精卵成功出壳,这也是今年全球产下的第一只笼养绿尾虹雉。目前,蜂桶寨保护区仍有受精卵在孵化,也意味着将有更多的绿尾虹雉破壳而出。

    声明:转载仅仅是传播信息,如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联系我们。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并且希望给予本站鼓励,欢迎小额赞助本站。

    赞助计划为「自愿」捐款性质,非营利买卖,站方不接受任何退款要求,以免造成彼此困扰。

上一篇:40余位昆虫学家主编《秦岭昆虫志》正式出版

下一篇:获取植物纤维素有了环保新方法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网友评论:

一键分享:

0

今日热点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