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进入手机版<<.........>>热门搜索:面相 俄罗斯 <<
当前位置:首页 > 联系我们 > 网摘讯息>

中国转基因产业呼唤专利保护_基元学

来源:科技日报编辑:马爱平 发表时间:2018-04-26

     

    “在转基因问题上,不掌握基因专利等核心技术,产业发展必然受制于人。”2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林敏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4月26日是第18个世界知识产权日。

    目前我国只批准了转基因棉花、番木瓜商业化生产。但是,如有未来我们要商业化种植其他转基因作物,专利将是绕不开的坎。

    “转基因技术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逆向工程非常容易实现。如今DNA测序非常简单,通过向商业测序机构购买服务,大规模的测序就很容易破解转基因产品。”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生物学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姜韬介绍。

    转基因无法通过“技术秘密”的方式保护,就必须依靠专利来保护。

    因此,“一个基因造就一个产业”就此言非虚。林敏介绍,利用抗虫和抗除草剂基因培育的第一代转基因作物,从1996年产业化到2016年种植面积增长了110倍,种植面积累计达21亿公顷,获得5.74亿吨作物的经济收益,价值达1678亿美元。

    在掌握以核心技术支撑的专利后,带来的就可能是垄断。一个基因应用专利在法定保护期内有可能垄断一个产业。

    “孟山都、杜邦先锋等5大跨国公司利用其基因专利和品种,已控制着国际种业市场70%的份额。”林敏说。

    以巴西转基因大豆产业化和印度转基因棉花产业化为例,这两个国家虽然产业化发展很好,也大量出口转基因产品,但其核心技术,比如所采用的基因,还是被孟山都控制。

    “如果我国没有自主的抗虫基因,中国国产抗虫棉就不可能占据国内95%的市场。”林敏说。

    “全球转基因大豆的研发势头仍然强劲,中国专利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比如从2011年开始,我国成为全世界专利申请量第一大国,但我国的专利质量普遍不高,尤其是在转基因大豆技术研究方面尚在起步阶段。”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科技管理处副处长王友华说。

    其他转基因作物的专利情况如何呢?

    “在转基因重大专项等国家科技计划经费的支持下,我国转基因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基因工程相关的授权专利数量从2008年开始直线上升,2015年达1919项,低于美国的2681项而处于国际第二位,但远高于排后三位的日本、德国和英国。”林敏说。

    “在当前高新技术中,转基因技术最具备弯道超车的特征,现代生物技术发展本质上是依赖于新的发现和发明,具有颠覆性、跨越性,而不是老技术的升级。占据转基因技术的制高点,关键在于我们自己得掌握相关核心技术及专利。”姜韬说。

    目前,全球农业基因工程育种技术发展已进入一个战略决战的关键时期。

    “美国等农业发达国家利用自身技术,全力争夺全球基因工程产品国际市场,我国基因工程技术及其产业发展面临着日趋严峻的国际挑战和市场竞争。”在林敏看来,我国已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特别是我国转基因抗虫抗草甘膦玉米产业化的技术条件已基本成熟,农业生产也迫切需要,应尽快推进其产业化应用。

    同时,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刘银良建议科研人员,在面临普遍性的知识产权时,无论是为公益目的还是为产业目的,研究人员和机构都需谨慎,至少应当在确定研发主题前进行专利检索和分析,从而既能够避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能够争取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有实质的技术进步。

    (科技日报北京4月25日电)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并且希望给予本站鼓励,欢迎小额赞助本站。

    赞助计划为「自愿」捐款性质,非营利买卖,站方不接受任何退款要求,以免造成彼此困扰。

上一篇:17位知名专家在《自然》杂志发文称—— 体外培养人脑组织需作伦理考量

下一篇:大疆创新发布农业植保无人机电池回收计划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网友评论:

一键分享:

0

今日热点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