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进入手机版<<.........>>热门搜索:面相 俄罗斯 <<
当前位置:首页 > 联系我们 > 网摘讯息>

1万多条“中华鲟”被毒死?专家辟谣_基元学

来源:科技日报编辑:叶青 刘志伟 发表时间:2018-04-11

     

    据报道,4月6日凌晨,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浰源镇山下村一养鱼户疑遭他人投毒,6个鱼池养殖的1万多条中华鲟一夜死光。巧合的是,去年4月15日下午同一地点也发生类似投毒案,当时致死2万多条5万多斤中华鲟。经调查,初定养鱼户养殖的中华鲟疑遭他人投毒死亡。目前,当地警方已介入侦查。

    此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将人们的视线再次聚焦到中华鲟身上。作为国家一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养鱼户可以自由养殖中华鲟?野生的中华鲟目前生存状况如何?

    “不可能是中华鲟,国家一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是不允许私人自由养殖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刘焕章研究员看了此新闻报道后,肯定地回复科技日报记者。据他推测,养殖户所死亡的“中华鲟”应该属于杂交鲟,这是由鳇鱼和鲟鱼杂交产生的鱼种,主要分布于里海、黑海、波罗的海、白海等海域,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被养殖户广泛养殖。

    “对于养殖户来说,如果真是养殖中华鲟,实在划不来。”刘焕章进一步解释道,“中华鲟成长周期慢,约需十年才达到性成熟,进入繁殖期。并且市面上根本就没有苗种可养育,抗病能力又弱,投入和时间成本太高了。”

    这是否意味着所有的中华鲟都是纯野生?“为了保护该鱼类,也通过人工繁殖方式延续后代。目前,我国进行中华鲟人工繁殖的单位有长江水产研究所等。但由于繁殖规模不大,很多技术难点尚未突破,人工繁殖情况不太乐观。”刘焕章说。

    中华鲟很早以前就被定性为极度濒危动物。

    “上世纪80年代,在珠江流域还能看到中华鲟,现在没有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李新辉说,1996年2月,珠江流域发现中华鲟记录,在珠江流域武宣二塘江段的河道整治炸礁中,一尾体重约250公斤的中华鲟被炸死,标本现存于广西水产研究所;1997年7月,西江梧州渔民误捕一尾体重约230公斤的中华鲟,后被放生;2002年5月,西江梧州渔民误捕一尾体重约5公斤的中华鲟,最后也被放生。

    2014年4月,李新辉所在研究所科研团队使用EY60鱼探仪探测到珠江流域梧州段长洲坝下游有疑似中华鲟回波信号。之后就再也没有发现。

    如何拯救中华鲟的现状呢?“要加大人工繁殖规模,突破繁殖技术难点。”据刘焕章介绍,中华鲟性成熟晚,在每年秋季繁殖,繁殖过程中对环境要求特别苛刻,现在人工繁殖存在很多技术难点。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华鲟野外繁殖的次数不仅是在减少,甚至是将完全不在野外繁殖,带来的严重后果是此物种可能“绝后”。

    “为什么现在不见中华鲟在野外繁殖呢,其中的原因现在还不知道。”他建议,应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对中华鲟在野生环境下,尤其是长江流域的栖息环境、成长行为做深入、详细研究。“如果研究透彻,技术完善,对中华鲟的保护将具有突破性作用。”

    前几年,珠江肇庆段也试行放流中华鲟1000多尾,探寻中华鲟种群的恢复。可令人遗憾的是,因为涉及到经费等因素,目前暂没有组织专门力量进行监测、回收数据。李新辉强调,必须加大力气培养技术团队,用项目带动人才队伍建设,才能有效支持生态文明建设。

    “对长江流域捕捞的管控要加强。”刘焕章表示,保护中华鲟的最终目的是让其能够在野外生存、繁殖、成长。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并且希望给予本站鼓励,欢迎小额赞助本站。

    赞助计划为「自愿」捐款性质,非营利买卖,站方不接受任何退款要求,以免造成彼此困扰。

上一篇:从农作制度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挑战

下一篇:中国科学家首次提出“纳米催化医学”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网友评论:

一键分享:

0

今日热点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