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进入手机版<<.........>>热门搜索:面相 俄罗斯 <<
当前位置:首页 > 联系我们 > 网摘讯息>

蓝田大杏惹人馋_基元学

来源:编辑:张晴丹 发表时间:2018-04-04

     

    春天踏青赏花去哪里?许多人选择到陕西省蓝田县华胥镇娲氏村赏杏花。近日,“大西安农民节蓝田分会场开幕式暨蓝田杏花节”在这里举行,吸引了无数游客前往。

    杏花美如画,果香飘万家。传承久、景色美、杏儿甜、故事多的陕西蓝田大杏种植系统成功入选2017年6月公布的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推动传承农耕文明,助力建设美丽乡村。

    陕西蓝田大杏种植系统覆盖蓝田县华胥镇、洩湖镇、三官庙、金山、厚镇、玉山、安村、普化、三里镇、前卫、蓝关镇、孟村、九间房等乡镇。该系统以华胥镇娲氏村为核心,总面积80平方公里。

    实际上,蓝田大杏栽培已有2500多年历史。相传在上古时期,伏羲、女娲因吃了其母华胥氏亲手所植大杏树的百年之果,灵气顿生,从而建立了远古华胥文明。

    有文字记载的大杏栽植历史亦可追溯到唐代以前,而且被宫廷贵族视为珍味之极品。历代朝廷的内务总管,每年都会在花开时派人选光照向阳、通风条件好、花朵大而鲜艳的古杏树为贡品之树,统一挂牌,让专人看护。待杏熟至九成时,由宫女提篮采摘,篮底铺上一层新鲜杏叶,杏子只摆一层。当天摘的杏子,食不过夜,吃不完的,做成果脯。杏仁晒干,做杏仁酥用。也有将杏仁压榨成杏仁油,专供宫廷食用。

    多年来,蓝田大杏凭借其特殊地理位置背景下系统内部的地质、地形、土壤和气候生态结构等生态因素,形成了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维持着杏园自身小环境内的生态系统平衡并辐射影响周边小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健康循环,也为杏园内部生物多样性和所在地域内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有力的支撑。而系统还表现出良好的水土保持功能、水利灌溉循环系统和农耕农事立体种植的杏粮、杏果、杏蔬、杏草、杏牧共生系统。

    蓝田大杏千百年来,见证了民族的融合、农耕文明的发展,在融合与发展中实现自身的价值,蓝田大杏与杏文化已经随着时代的变迁深入到蓝田人的心里和生活。

    目前,蓝田县有丰富的大杏品种种质资源,树种资源有2门5纲65科219种,100年以上的古杏树有530多株。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气候条件造就了蓝田大杏久负盛名的绝佳品质,华胥也由此享誉“大杏之乡”的美名。

    不过,前些年由于交通不便、缺乏宣传等原因,果子熟了也卖不出去,更卖不出好价钱,农民收入无法保证,蓝田大杏陷入发展困境。

    为了守护住这片上上之品的杏林遗产,传承娲氏文化精髓,当地政府弘扬农耕文化,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掘和保护蓝田地域农耕文明,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增强国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娲氏村交通基础和生产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在众多农技人员帮扶下,从修枝工艺、冬季防寒、春季保花定果,到夏季的防虫采摘,严格按照有机标准,组织现场教学。他们手把手地教,以身作则地干,为果农的种植管理做好保姆式的服务,使娲氏大杏的种植和管理更加规范科学、品质更优良,并且产量高价格稳定,供不应求。

    蓝田县农业局在做好服务大杏产出的同时,还积极推动蓝田大杏这个“鲜果经济”向“美丽经济”“旅游经济”等方向延伸,让蓝田大杏为蓝田的发展、农户的增收做出更大、更多的贡献。

    “三月来看万株古杏花争艳,四月醉卧千亩杏花望蓝天;五月杏黄惹人馋,六月采摘来体验。”如今,这里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这饱含着蓝田人的汗水和心血。以杏为核,以花为媒、以美为介、以厚重的历史为依托,当地实现了旅游业、加工业、电子商务业的迅速发展,成就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范例,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

    《中国科学报》 (2018-04-04 第8版 区域)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并且希望给予本站鼓励,欢迎小额赞助本站。

    赞助计划为「自愿」捐款性质,非营利买卖,站方不接受任何退款要求,以免造成彼此困扰。

上一篇:毛葡萄不再野生

下一篇:农业农村部等部署启动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网友评论:

一键分享:

0

今日热点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