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进入手机版<<.........>>热门搜索:面相 俄罗斯 <<
当前位置:首页 > 联系我们 > 网摘讯息>

上海辰山植物园发现中国蕨类植物新隐存种_基元学

来源:编辑:高雅丽 发表时间:2018-03-27

     

    近日,上海辰山植物园(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蕨类植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组研究员严岳鸿发现了中国蕨类植物新种印禅双盖蕨,以纪念中国蕨类植物研究先驱——中国现代著名植物学家吴印禅先生。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植物分类》杂志。

    印禅双盖蕨产于中国广西南部中越边境地区,形态近似假江南双盖蕨(又名瑶山双盖蕨),但分子证据显示该种与淡绿双盖蕨具有亲缘关系。假江南双盖蕨最早由1932年吴印禅在其专著《广西瑶山水龙骨》中记载,具有奇数一回羽状叶片,形态独特;此次新发现蕨类植物新种也具有奇数一回羽状叶片,肉眼观察下仅孢子囊群形态与瑶山双盖蕨有一些细微差别。

    严岳鸿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很早之前我就采集到了印禅双盖蕨这个物种,形态与假江南双盖蕨很像,我以为是正常的变异,没有多加注意。第二次去广西又见到了印禅双盖蕨,感觉有些细微差别,但又觉得‘气质’不一样,因此采集了不少样品,带回去进行测序。”

    研究人员通过测定该种叶绿体基因的三个基因片段并构建系统关系树,发现该种与假江南双盖蕨没有亲缘关系,而与二至三回羽状的较大型蕨类植物淡绿双盖蕨等具有亲缘关系,在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下,印禅双盖蕨根状茎上的鳞片形态和孢子表面纹饰也与淡绿双盖蕨相似。

    严岳鸿表示,印禅双盖蕨可称为近年来分类学中热议的隐存种,即具有相似的形态但却有完全不同的亲缘关系。随着中国植物资源调查的深度展开,虽然已有大量显而易见的新物种被发现和发表,但仍有大量具有细微形态差别的隐存种有待于发现;对于这些隐存种的发现,需要更深入的调查和更细致的研究,开展广泛的DNA测序是有效手段之一。

    近年来,该研究组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和DNA测序,已发表南岭石杉、哀牢山铁线蕨、霞客鳞毛蕨等多个新的蕨类植物物种

    《中国科学报》 (2018-03-26 第5版 创新周刊)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并且希望给予本站鼓励,欢迎小额赞助本站。

    赞助计划为「自愿」捐款性质,非营利买卖,站方不接受任何退款要求,以免造成彼此困扰。

上一篇:三江源现存雪豹千只以上 “濒危”变“易危”

下一篇:报告显示全球各地区生物多样性持续恶化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网友评论:

一键分享:

0

今日热点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