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进入手机版<<.........>>热门搜索:面相 俄罗斯 <<
当前位置:首页 > 联系我们 > 网摘讯息>

李兆申委员:为“癌”发声_基元学

来源:编辑:张思玮 发表时间:2018-03-18

     

    李兆申最近有点焦虑。

    一边是国内居高不下的胃癌发病率,一边是国产原创的胃癌筛查系统迟迟得不到推广。正所谓“有了金刚钻,关键时候却用不上”。

    我国是胃癌高发地区,胃癌位列国民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2位。更令人痛心的是,我国胃癌的5年生存率仅为35.1%,远低于欧美日韩等国。

    “一旦到了肿瘤晚期,再先进的医疗手段也显得有些‘苍白无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消化科主任李兆申常年扎根于一线临床工作,他门诊中的胃癌患者约有85%都是中晚期。

    有没有一种可靠的手段,能够实现对消化道肿瘤,特别是胃癌的早期筛查?作为一名来自医药卫生界的全国政协委员,李兆申觉得这既是责任,也是应尽的义务。

    日本和韩国曾经是胃癌高发国家,但他们早在20多年前便开展以胃镜为基础的全国性筛查项目,早期胃癌占全部胃癌的50%以上,且5年生存率高达60%以上。

    “我国也应该将胃癌等消化道肿瘤的筛查上升到‘国家计划’,实现早诊早治策略。”李兆申认为,随着国家大力鼓励医疗器械技术创新,新技术层出不穷,中国已经拥有了全球独家且已获批进入临床的、提高胃癌早期发现率的磁控胶囊胃镜系统。

    相比传统电子内镜,胶囊胃镜对胃部局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毫无差别,但检查舒适度却远远高于传统电子内镜,受检者只要吞服一粒胶囊,15分钟左右即可完成检查。

    但遗憾的是,胶囊胃镜仅在上海被纳入医保,大量有需求的百姓却无法享受到此项科技福利。

    究其原因,李兆申认为,这与我国的相应政策不匹配有很大关系。比如,现行医疗机构采购时都要经过3次招标和流标,随后进行竞争性谈判。而这种竞标制度不适用于单一来源产品,会严重挫伤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如果我们能及时调整相关的法规和政策,支持这些民族创新技术产品,科技创新与转化才能走向良性循环。”李兆申直言,政策是用来服务科技创新的,而不应该变成“绊脚石”。

    此外,国内外癌症防治经验早已证实,筛查是“消灭”中晚期癌症的必由之路。“那么,我们既然有了能够实现胃癌早期筛查的手段,为何不让它惠及百姓呢?”

    “发现一例早癌,拯救的不仅仅是一条生命,而是一个家庭,并且还能降低医疗资源成本,为‘健康中国’建设添砖加瓦。”李兆申表示,未来几年,他会一直呼吁尽快实行包括胃癌在内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早诊早治策略。

    《中国科学报》 (2018-03-18 第1版 要闻)
    相关专题: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并且希望给予本站鼓励,欢迎小额赞助本站。

    赞助计划为「自愿」捐款性质,非营利买卖,站方不接受任何退款要求,以免造成彼此困扰。

上一篇:孔维克委员:补碘不精准好事变坏事

下一篇:联合国限制使用卡芬太尼 抑制阿片类药物滥用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网友评论:

一键分享:

0

今日热点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