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进入手机版<<.........>>热门搜索:面相 俄罗斯 <<
当前位置:首页 > 联系我们 > 网摘讯息>

4篇高质量论文背后的故事 记医科院医学创新工程阶段性成果_基元学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编辑:张思玮 发表时间:2018-03-15

     

    从去年12月至今,4篇有关肿瘤免疫治疗基础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先后发表在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

    这些论文先后阐明了记忆性T细胞采用糖原合成和分解的代谢模式使得记忆形成和维持的机制,揭示了免疫是如何诱导休眠的分子机制以及肿瘤组织中T细胞上调表达PD-1的背后机理,攻克了肿瘤免疫领域的多项国际性科研难题,其中有关抗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免疫治疗研究的相关研究成果于3月12日在国际肿瘤学权威期刊《癌细胞》在线发表。

    这些令人唏嘘不已的成绩,全部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医科院免疫治疗中心课题组长黄波带领的团队。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支持,也正是创新工程提供的稳定支持,才为开展高难度的创新研究奠定了先决条件。”

    3月14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新闻发布会上,黄波表示,这些研究成果将为转化出新型肿瘤免疫治疗技术和免疫治疗药物奠定重要基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然免疫与炎症疾病”基础科学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免疫治疗研究中心主任曹雪涛院士深知开展肿瘤免疫治疗基础研究的重要性,为此,他将该中心定位于立足国际科技前沿,服务国家重大需求。

    目前,该中心已经形成围绕“慢病免疫防治”的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发和临床应用一体化的研究体系,建立一系列的免疫治疗前沿关键技术,为国家重大疾病的防治开展创新型前瞻性研究,发挥主力军作用。

    任何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优秀人才的作用。“医科院基础所依托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将从政策、经费、待遇、招生等方面,加大对原创性、国际引领性研究和卓越人才引进的力度,以打造创造力和核心竞争力。”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副所长蒋澄宇教授说。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王健伟处长则从科技管理角度介绍了实施医学创新工程对构建良好科技创新生态和推动前沿技术研究的作用。他表示,创新工程始终坚持医学科学国家队的定位,坚持“抓重大、占前沿、补短板、强支撑”部署重大科技任务。通过建立稳定支持机制、加强科学评估引导、营造优秀创新文化等措施,创新工程有力促进了科学家潜心向学、甘于寂寞,“十年磨一剑”的良好创新生态的形成。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加强战略研判、优化任务布局、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加快基地平台建设和推动科技国际合作等措施,促进交叉融合,体现优势特色,在医学与健康前沿技术研究上实现‘并跑’和‘领跑’。”王健伟说。

    此次发布会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校长张学教授主持,共吸引中国医学科学院京津地区各所院主要负责人,创新工程项目首席、共同首席专家代表等百余人参加。(张思玮)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并且希望给予本站鼓励,欢迎小额赞助本站。

    赞助计划为「自愿」捐款性质,非营利买卖,站方不接受任何退款要求,以免造成彼此困扰。

上一篇:27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 控制H型高血压要四招并举

下一篇:曹晓风:促进基因编辑作物育种成果转化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网友评论:

一键分享:

0

今日热点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