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进入手机版<<.........>>热门搜索:面相 俄罗斯 <<
当前位置:首页 > 联系我们 > 网摘讯息>

北医三院刘忠军:为科技创新建立“绿色通道”_基元学

来源:人民日报编辑:刘忠军 发表时间:2018-03-14

     

    刘忠军代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脊柱外科研究所所长)  
      这张照片拍摄于2016年,我手里拿的是3D打印人工椎体。这小小椎体背后,是我对“为科技创新建立绿色通道,用体制创新推进科技创新”的多年呼吁。   我从事脊柱外科工作多年,在世界上率先将自行设计和研制的3D打印钛金属人工椎体应用于脊柱外科手术并获得成功。脊柱撑起人体,把脊柱肿瘤切除了,那“断”了的脊柱怎么办?就拿患者袁先生来说,他切除掉长达19厘米的病变脊柱后,传统植入物钛合金网几乎无能为力。我决定为他“私人订制”3D打印人工椎体。如今,我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骨科个性化植入假体增材制造关键技术及临床应用”牵头人,这样的病例也已在北医三院完成了20多例。   前沿技术怎样才能惠及更多患者?我长期呼吁为科技创新建立“绿色通道”,不能让漫长审批导致科技创新“起了大早,赶个晚集”。   上个月,国家发布了《定制式增材制造医疗器械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标志着我国3D打印医疗器械相关政策正在落实。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有碍于释放创新活力的繁文缛节,要下决心砍掉”。我深受鼓舞,这预示着我国科技创新步伐将加快。   履职多年,我针对看病难、“血荒”等问题,提出了提倡自体血回输、建立专科医师培训体系、规范外国医师在中国行医等议案建议,都已得到相关部门的积极回应。如今,新时代有了新要求,我将不忘初心,保持医者本色,努力在履职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本报记者 张 烁整理)   相关专题: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并且希望给予本站鼓励,欢迎小额赞助本站。

    赞助计划为「自愿」捐款性质,非营利买卖,站方不接受任何退款要求,以免造成彼此困扰。

上一篇:闵庆文委员:别让更多农业文化遗产被“抢注”

下一篇:国内外专家在京探讨奶牛饲养技术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网友评论:

一键分享:

0

今日热点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