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琥珀被称为“时光胶囊”,因为它可以360度近乎完美地保存下生物在地质历史上演化的瞬间。11月9日,中国科学家团队在中关村图书大厦正式开馆的“石探记博物科学馆”中,展出了一枚全世界首次发现的虾类琥珀,它也是世界上现存报道的唯一一枚纯水生生物琥珀化石。科学家因此揭示了一个前所未知的物种,它来自2000多万年前。
灵虾现身
水生生物保存于琥珀中极为罕见。因为粘稠的树脂一旦掉到水里,是很难包裹水中的生物的。
2018年的夏天,中科院动物研究所陈睿博士的团队打磨了一批墨西哥的琥珀,其中有一枚琥珀形状尤其好看,近乎一个心型。
他们对这枚琥珀进行了抛光打磨,发现这枚琥珀比较透彻,误以为没什么生物。可就在接近失望之时,一只小虾出现在了角落里。
“感觉跟中了五百万似的。”去年曾报道了世界上第一枚蛇类琥珀的陈睿,再次被幸运光顾。
接下去,研究人员需要验明这只虾的真身。
据南开大学杜宝洁博士介绍,他们观察发现,琥珀虾的身形和现生的长臂虾是最像的,因此,基本判定它属于长臂虾属。
通过更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它具有之前的长臂虾类化石中从未有过的鳃甲沟和鳃甲刺,生活环境也不同。
于是,研究人员推测,随着长臂虾海洋祖先从海洋向淡水的不断入侵,鳃甲沟和鳃甲刺才逐渐出现。这枚琥珀虾很有可能是在演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的过渡物种!
2019年10月20日,来自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南开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联合在《科学报道》上讲述了这只“琥珀虾”的故事。
陈睿表示,这枚琥珀标本中最有趣的地方在于它同时包含了一只虾,一片残叶和一只甲虫幼虫。于是,研究人员重建了它的形成过程——
在墨西哥东南部的雨季,天气炎热潮湿。一只长臂虾生活在红树林河口的环境中,随着水位的急剧上升,潮汐带着它和一只年幼的甲虫冲向了滩涂和更远的陆地。最终,它们被冲到了一个被琥珀树环绕的池塘边,在充满艰难险阻的长途跋涉中这只长臂虾失去了第二对步足,它的运动能力明显下降,甚至可能已经死亡。由于琥珀树树脂的流量大,并且持续流动,以至于它们被包裹在了树脂中。
附着在琥珀树上的甲虫幼虫被流动的树脂包裹,树脂继续流动同时捕获了由潮汐带来的一只长臂虾。随后,树脂继续堆积并流入水中。雨季过后,池塘水位逐渐下降,最终干涸,树脂完全固化干燥。
值得注意的是,科学家不能完全排除琥珀虾已经适应淡水生活的可能性。如果是这样,那么该虾可能生活在池塘中,由于池塘干涸造成虾的暴露,之后树脂流包裹了它和甲虫的幼虫。经过数千万年的地质作用,人类终于在一片琥珀中发现了它们。
对于科学家而言,琥珀虾的意义不止演化地位这么简单。它的出现对墨西哥琥珀产地的沉积环境、物种多样性、早期真虾物种的分布,以及对生活环境的适应性演化等研究,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首个大型书店里的博物科学馆
与这枚稀有的琥珀虾一同展出的,还有2018年中国科学家发现的一枚来自白垩纪的包裹着反鸟类羽毛的琥珀、2016年中国科学发现的来自一亿年前的包裹着“独角蚁”的琥珀、世界上发现的最大水生螺类琥珀,甚至还有中国科学家从马达加斯加带回的珍贵的恐龙“粑粑”化石……
这个能让古生物和博物学爱好者大开眼界的空间,是一个名叫“石探记”的科学家团队策划筹建的。
2015年,中科院动物所刘晔、陈睿等创建了这个以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为核心的团队,由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十几位不同领域的科学家组成。
为了科学研究,团队现在拥有国内最大的虫珀研究库,收藏虫珀标本上万件。但他们不想将这些科研标本和成果束之高阁,而是希望让公众与这些科学珍宝尽可能地零距离接触。
过去三年,他们举办了虫珀全国巡展,这一次,则尝试与大型书店合作,把科研人员在一次次充满传奇经历地科考中收集的昆虫标本、无脊椎动物标本、珍稀化石和琥珀永久地安顿下来,随时面向公众。
据石探记博物科学馆馆长刘晔介绍,目前,馆内已存放了从寒武纪化石到现生昆虫的上千件标本。“这些标本一方面是作为科普推广的载体,从而激发青少年的兴趣,培养未来科学家的后备力量。”
另一方面,石探记科学团队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南开大学教授黄大卫直言,“‘石探记’要做的并不局限于培养科学家,而是通过探索科学教育的模式,帮助青少年获得真正的创造力,无论未来他们想要成为谁——是教育家,艺术家,还是企业家”。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网友评论:
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