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进入手机版<<.........>>热门搜索:面相 俄罗斯 <<
当前位置:首页 > 联系我们 > 网摘讯息>

36尾中华鲟因施工死亡“水中国宝”何去何从_基元学

来源:央视网编辑:发表时间:2018-11-24

    “千斤腊子,万斤象”。“腊子”指的是中华鲟,它们能长到4米、1400多斤,是长江特有珍稀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称为“国宝”,但现在却面临着灭绝风险。

    人工保护性养殖是拯救这个珍惜物种的重要手段。湖北荆州的恒升实业有限公司内建有中华鲟人工繁育的重要保种基地,567尾中华鲟畅游其中。然而,从去年开始,随着当地一座跨湖大桥紧邻基地兴建,36条中华鲟陆续死亡。在多方叫停之下,这座的大桥的施工在上周才刚刚停止。

    为什么多方督促外加国宝生命的代价,都无法叫停一个工地?余下的500多尾极其珍贵的中华鲟又将何去何从?

    子一代中华鲟全国不足千尾 征地施工致其不断死亡

    在人工条件下,野生中华鲟被取卵、受精、孵化得到的个体为子一代中华鲟,由子一代中华鲟人工孵化得到的下一代被称为子二代。子一代比子二代的体质更好,遗传多样性更丰富。目前,全国仅余不足1000尾人工饲养的子一代中华鲟亲鱼,其中近60%、567尾“栖身”于湖北省荆州市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简称“荆州市文旅区”)湖北恒升实业有限公司(简称“恒升公司”)的中华鲟养殖基地内。

    △死亡的子一代中华鲟(成体)

    这567尾子一代中华鲟,被农业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简称“农业部长江办”)明确表述为“极其珍贵”。但因荆州市文旅区开建芈月桥等项目,该养殖场遭遇征迁,全场165亩已被征85亩,加上施工等影响,中华鲟接连死亡。

    多机构发公函:施工与中华鲟死亡有直接关系 应先行停工

    2017年9月份,在驯养繁殖基地内,出现了第1尾死亡的中华鲟子一代,随后这个数字不断刷新。对此,农业部长江办2017年11月专门致函湖北省农业厅,要求妥善处理其搬迁事宜。但一年后,这批中华鲟仍困在原地,并持续死亡。一年多的时间里,体长2米左右的子一代中华鲟的死亡数字已达到36。

    与此同时,过去一年当中,湖北省水产局工作人员先后10多次赴施工现场检查、核实。今年9月,省水产局发函表示,恒升公司周边的荆州市文旅区工程项目施工所产生的噪音、震动以及水源条件改变,对该基地中华鲟产生负面影响,与中华鲟的死亡有直接关系。并要求:请荆州市文旅区管委会迅速暂停恒升公司中华鲟养殖基地周边1公里范围内建设项目现场施工,减少物种应激反应,直至恒升公司中华鲟搬迁事宜协调处置完毕。

    △死亡中华鲟的部分统计列表。

    公函叫不停的施工 区管委会:我们影响不大

    多方叫停之下,工地却迟迟没有停工。2018年8月1日,荆州市文旅区管委会称,“征迁、施工均未对恒升公司中华鲟养殖场区进行破坏或造成不良影响,并且我区从未接到恒升公司或上级水产主管部门关于恒升公司中华鲟死亡的任何报告。”

    11月份,有媒体曝光此事件。近日记者来到芈月桥附近工地,工人表示,芈月桥的施工直到今年11月17日才正式停止。但400米外凤凰大道建设工地的推土机依旧不时传来震动声。

    文旅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建设成本达9000多万的芈月桥是连接沪渝高速出口与荆州园博园的必经之路,而明年9月1日园博园将开园。在9月份湖北省水产局责令停工后,他们书面通知工地停工,但主体工程停止,养护工作没停。对此,该负责人表示:“没有切实停工的原因是这样的,前期专家意见是施工造成死亡,三条原因,有噪音、有震动、他没水了。我们的施工工艺,噪音和震动极小。”

    恒升公司索要高价征迁补偿?双方各执一词

    据了解,恒升公司是农业部(现农业农村部)指定的中华鲟人工养殖基地,其培育中华鲟幼鱼及其他鱼种,幼鱼主要用于长江增殖放流。恒升公司郢北场区占地165亩,目前已完成征迁85亩,余下80亩尚未拆迁。

    荆州市文旅区管委会称,恒升公司要求的不低于9000万元的征迁标准,远高于评估报告中的4200万,目前征迁方案仍在协商中。湖北省水产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认为,中华鲟成了恒升公司的筹码,在征迁补偿中要高价。

    △11月5日死亡的中华鲟幼鱼

    但恒升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荆州市文旅区在征迁过程中多次更换评估公司,至今仍未能出具哪怕一份评估报告。他希望被依法依规征迁,希望相关部门“回收”这批中华鲟,或异地重建其养殖基地。

    水中国宝何去何从 中华鲟未来堪忧

    双方僵持之下,基地一直没搬,大桥一直在建,如此珍贵的中华鲟一直在为自己设立的保种基地内死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所、院首席科学家危起伟表示:“我们解剖了一条死亡的中华鲟,鱼鳔里有积水,这是不正常的。这是施工导致的,机械一直在震动在响,湖水被抽走、一半的鱼挪到一起……综合原因导致了死亡。”

    现在,尽管工地已经停工,但余下的500多尾中华鲟子一代将何去何从?危起伟表示,在未来的中华鲟保护中,如何理顺社会力量,更好地拯救长江珍稀物种,是这次事件留下的思考题之一。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中国之声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上一篇:中科院稻米新品种努力破解“优质稻不高产”难题

下一篇:科研人员破解野生大熊猫种群生存“密码”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网友评论:

一键分享:

0

今日热点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