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进入手机版<<.........>>热门搜索:面相 俄罗斯 <<
当前位置:首页 > 联系我们 > 网摘讯息>

中科院海洋所:水母毒素致死机制研究获进展_基元学

来源:中国科学报编辑:王晨绯发表时间:2018-11-19

    本报讯日前,美国化学会出版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期刊《蛋白质组学研究杂志》以封面文章形式刊发了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李鹏程团队在水母毒素致死机制研究领域取得的新进展。该研究结果为研制水母蜇伤治疗药物以及应对重症水母蜇伤患者的急救提供理论指导。

    水母蜇伤是全球普遍存在的严重的公共健康与安全问题之一。每年由水母蜇伤引起的致伤或致残甚至死亡人数众多,严重威胁滨海地区的游客、渔民、军人等涉海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几年,在我国北戴河、营口、大连、威海、青岛等沿海出现多起水母蜇伤致死事件。然而,目前我国尚无应对水母蜇伤治疗和应急的特效治疗药物,对水母蜇伤造成的毒性损伤和致死原因也不甚明了。

    为揭示水母蜇伤机理和毒素致死机制以及研制水母蜇伤治疗药物,李鹏程研究团队以白色霞水母毒素为研究对象,运用毒理学和病理学分析方法,结合蛋白质组学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实验验证等方法,深入研究了水母毒素毒性作用及致死机制。结果表明,该水母毒素可造成血液及心脏、肝脏、肾脏等多器官损伤。其中,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率和血压降低等心脏毒性作用是造成水母毒素中毒身亡最重要的原因。

    本文第一作者李荣锋博士表示,通过进一步研究表明,水母毒液中的金属蛋白酶类毒素在致死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不应被忽视。(王晨绯)

    相关论文信息:

    DOI: 10.1021/acs.jproteome.8b00568

    《中国科学报》 (2018-11-19 第5版 创新周刊)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上一篇:中科院版纳植物园:在缅甸发现濒危新种克钦木兰

下一篇:科学家首次揭秘新生造血干细胞在体归巢全过程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网友评论:

一键分享:

0

今日热点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